提示:担心找不到本站?在百度搜索 亲亲小说网-小说77 |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

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

情欲超市 龙符 圣墟

第二百零九章 驿政

    正文 第二百零九章 驿政

    万历六年年底,第一份“光报”从南京传进了南京。乃是锦衣卫江南局所传“吾皇英明神武,万寿无疆”,朱翊钧览奏哈哈大笑,对“光报”路线规划和主管施工相关人等录功封赏。

    光报报路的连通,将两京信息传递速度从最快的“急脚递”所需的五昼夜,压缩到了六个时辰。

    朱翊钧作为有一定历史知识和政治素养的现代人,深知帝国统治的稳固直接取决于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密度。

    所谓“驿道者,国之脉络,不容壅滞”,明朝廷建极之后,历代皇帝都高度重视驿道建设和信息传递。到嘉靖中期,全国水驿、马驿总计一千二百五十九个;到万历五年,已经增加到一千七百六十二个。

    这些驿站,分三个层次管理。最大的为枢纽站,又称“要冲”,设八十匹马或二十艘快船;其次为主干站,又称“正路”,设六十或四十匹马或十五、十艘快船;最次为偏行站,依据偏僻程度,设五艘快船左右,马匹三到十匹不等。

    这一千七百多个驿站,构筑了帝国信息传递的枝蔓,是传达皇帝意志的神经,朝廷政策的血管;同时还担负着贯通商路的重要职能。

    对于朱翊钧来说,这神经、血管的效率还是太低了:例如朝廷邸报下发到四川都司,全程5185里,86站,依照《明会典》规定,需用时172天,差十天半年。

    其次,这驿路最多到通衢之地或军事要塞,对于县城之外的地方,帝国的血管还没有生长到那里。而在朱翊钧看来,这恰恰是封建国家动员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——“皇权不下乡”,当然会导致民心、民力都无法集中到中央的意志之下。

    因此,万历七年开始,随着黄册、户贴编制工作的逐渐深入,驿政改革也提上日程。成立一年半的“驿政部”终于获得第一笔五十万两银子的拨款,在全国铺开了网络。

    若想能够将驿政这改革变成可持续的善政,首先就要解决供养着网络的资金来源。全像此前那般,靠地方财政补贴和中央拨款,完全不足......(PC站点只显示部分内容,请使用手机访问阅读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