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担心找不到本站?在百度搜索 亲亲小说网-小说77 |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

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

情欲超市 龙符 圣墟

第二百九八章 蔬菜盲盒

    囤积居奇一直都是古代朝廷最痛恨的事情,不论是粮食,煤炭,盐,只要任何可以赚钱的东西,这些商人都不会放过,汉宣帝时, 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请在边郡设立常平仓,“谷贱时增其贾而籴,以利农,谷贵时减贾而粜”,取得显著成效。

    后来,建立常平仓成为国家制度,通过粮食的“籴入粜出”, 对整个社会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。

    但就像私营企业总是比国营的有活力一样, 给自己挣钱总比为国家服务,积极性来得要高。

    所以即便是对于粮食等战略物资实施了官营,那些想挣钱的商人们还是有办法利用囤积居奇来挣钱的。

    宋仁宗天圣三年(1025)十月,权三司使公事范雍说:“天下和籴和买夏秋粮草,虽逐处开场,多被经贩行人小估价例,外面添钱收买。候过时,乘官中急市,即添价却将籴买者中卖。”

    什么意思呢?说宋朝官府向民间收买物品时,实行“时估”制度,每旬由官府召集当地行会商人共同评议决定收购价格。收购粮草,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但“经贩行人小估价例”,也就是这些商人们商议粮食价格的时候,却不是为官府着想,节省收购资金,而是设计多赚官钱。官府市场定价低,绝大多数贩运者当然不会卖给他们。

    而另一部分资本雄厚的粮商却在外面加价截留,收购囤积。等到官府籴场完不成收购任务, 无法向上级交差时,必然会加价收购。奸商趁机将囤积之粮抛出,坐取暴利。

    粮商这种奸诈手段,也用于官府收购常平仓米。

    元祐元年,司马光在奏札中揭露得更加清楚:“又有官吏不察知在市斛斗实价,只信凭行人与蓄积之家通同作弊。当收成之初,农夫要钱急粜之时,故意小估价例,令官中收籴不得,尽入蓄积之家。

    直至过时,蓄积之家仓廪盈满,方始顿添价例,中籴入官。是以农夫粜谷止得贱价,官中籴谷常用贵价,厚利皆归蓄积之家。

    实际上,籴场官吏查清当地市价本非难事,不过投足之劳。他们之所以会“不察知......(PC站点只显示部分内容,请使用手机访问阅读!)